安顺学院学报

屯堡学研究

  • 乡村振兴视域下安顺地戏数字化发展研究

    钟桢;王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加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安顺地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数字化手段,是促进安顺地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理顺乡村振兴与安顺地戏数字化发展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安顺地戏数字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构建安顺地戏数字化生态系统,从永久性保存、活态化传承、创新性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促进安顺地戏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27;No.14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阅读次数:0 ]

文化旅游研究

  • 新时代红色旅游的辩证特质、价值意蕴与发展路径

    彭冰冰;黄文心;

    红色旅游所展现的休闲性与教育性、物质性与精神性、公益性与经济性、主题性与融合性等多重属性的辩证统一,揭示出其作为特殊旅游形式的内在逻辑与丰富内涵。红色旅游对增进政治认同、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亟需构建一套基于国家、社会、个人多主体联动的发展路径,激发各主体间的内生动力,以制度保障、基建升级、治理创新、人才培养与体验提升为着力点,形成系统化推进路径。

    2025年04期 v.27;No.142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研究

  • 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高承龙;张思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满族说部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风格。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社会持续受到冲击,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包括大量少数民族自然村濒临消失。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满族说部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能有效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文化传承,构建和谐礼治乡村,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也有助于推动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发展。

    2025年04期 v.27;No.142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阅读次数:0 ]
  • 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增长困难、成因及对策

    王菊;

    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的持续增长,不仅是防止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更是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求。农村低收入人口面临收入总体偏低且增收缓慢、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困境。导致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众多,但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农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不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资源资产配置能力弱和家庭负担重四个方面。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增长,需要重点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中的“四项收入”,即对低收入人口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营性收入增长、盘活资源要素促进财产性收入增长、完善帮扶协作机制提高转移性收入,旨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2025年04期 v.27;No.142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地理空间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研究

    黄德林;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口头文学艺术结晶,也是祖国文化宝库中闪耀夺目的奇珍异宝。布依族古歌包含历史、宗教、社会、民俗、哲学、文学、艺术、伦理、审美等方面的内容,是布依族人民“百科全书”式的珍贵文献。布依族古歌承载于布依族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之中,它既是诗,又是歌,既可唱,也可吟,天籁般的歌声,催人泪下的诵词,润物细无声地形塑着布依族儿女的思想行为。布依族古歌在越千年历百世的传唱中,蕴含着先民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直观朴素的地方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空间研究价值。

    2025年04期 v.27;No.142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阅读次数:0 ]
  • 迁徙与融合:苗族史诗《亚鲁王》中的迁徙母题研究

    方守永;

    苗族史诗《亚鲁王》中的迁徙母题内涵丰富,包括迁徙叙事、迁徙原因、迁徙过程和迁徙结果等内容。亚鲁王及其族群的迁徙贯穿史诗的始终,他们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战争,故称“战争迁徙”。他们在迁徙过程中历经千难万险,并始终受到战争的侵扰,最后迁徙到荷布朵王国并通过没有硝烟的战争抢占了该地而在此定都。苗族先民的迁徙虽为被迫离开故土,但在史诗的内蕴中还表现出经济交往、文化交流、民族交融等象征意义及审美内涵。

    2025年04期 v.27;No.142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阅读次数:0 ]

教育科学研究

  • 教师能动性研究:内涵、影响因素、作用结果及提升策略

    贺敬雯;王秀娟;李杨;

    能动性是个体主动地选择信息、决策判断并做出目标导向行动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能力。在教育领域,教师是影响教育政策发展的关键能动性人,他们在课堂上落实教育政策,直接塑造学生的学习条件。教师能动性涵盖个体能动性、关系能动性以及集体能动性三种类型,其发展是个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有机互动的结果。提升教师能动性需要激发内部驱动,唤醒教师积极能动性;开展教育培训,挖掘教师专业能动性;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教师集体能动性;优化物质资源,强化教师个体能动性。

    2025年04期 v.27;No.142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分类评价的“科层惯性”与突破路径——基于哲学批判与制度重构的视角

    柴颖;黄鑫权;

    当下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受到“科层惯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趋同、价值维度单一、权力深度集中、启动程序僵硬、改革路径固化等方面,其根本原因是在过度追求行政科层体制效能的过程中系统运行出现功能性失调,使得高校发展呈现出同质化现象,学术自主性遭到破坏的同时进一步使得评价生态走向封闭的“内卷化”困境。要摆脱这种局面,尝试用哲学思辨与制度革新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以“分类思维”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用“交往理性”来弥合价值理性的分裂状态,使不同价值体系之间能够协同发展;依靠“评价共同体”打破权力垄断的局面,促使评价主体之间产生良性互动;采用“制度负反馈”机制提升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的闭环系统;把“实践智慧”融入制度革新之中,实现制度渐进式的改良优化,进而去除科层制所造成的约束效应,创建出有生机活力的高等教育分类评价新形式。

    2025年04期 v.27;No.142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认同对择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陈丽;薛晓菲;黄新宇;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是行业发展的生力军,提高他们的择业意愿是促进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选取351名不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职业认同对择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职业认同能够正向预测择业意愿;同时,择业效能感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正向调节职业认同对择业意愿的促进作用。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上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择业意愿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择业意愿提供了实践建议,旨在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不匹配的问题。

    2025年04期 v.27;No.142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能力干预的个案研究

    王娟;王英;张俊韬;

    发展性阅读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阅读能力与学业表现,探索有效的汉语阅读障碍干预策略已成为重要研究议题。在此背景下,以一名小学低年级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为对象,开展为期5个月的综合干预,包括语音意识、识字和阅读流畅性训练,并融合多感官教学与游戏化教学,以提升其整体阅读能力。采用个案研究法,综合运用测验、观察、访谈及实物分析等方法,全面评估干预前后个案在阅读与相关认知技能、语文学业表现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干预显著提高了个案的识字量、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及阅读流畅性,同时增强了其学习兴趣、自信心与课堂参与度。研究验证了综合干预在汉语阅读障碍干预中的有效性,并为阅读障碍儿童的个性化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27;No.142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英美文学数字化阅读设计研究

    张玉婷;马炳军;

    以英国文学家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为例,通过具体的数字化阅读设计步骤和内容,分析学生在数字化阅读环境下的表现及其对不同教学策略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克拉拉与太阳》的数字化阅读教学设计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字化阅读的正面反馈,为英美文学教师在数字化阅读课程设计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有价值的参考。

    2025年04期 v.27;No.142 87-9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创新探索及其育人价值

    梁伟;

    经典阅读是人文社科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培育核心能力的重要方式。“经典阅读共同体”模式是较为理想的大学生经典阅读组织化模式。组织化的阅读平台、团体性的阅读规则以及周期性的阅读互动是“经典阅读共同体”的核心内容,其通过正向激励的动员机制、社群共促的监督机制以及上传下带的引领机制,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经典阅读训练。在“经典阅读共同体”模式下,经典阅读促进了大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个体价值层面的主体解放,体现了独特的育人价值。

    2025年04期 v.27;No.142 92-9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明代贵州提学况叔祺督学思想探究

    李波;

    明代贵州提学官况叔祺对其督学贵州的价值意义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其积极的督学态度是其取得督学成就的重要前提。况氏以培育“盛世通儒”为督学目标,特别注重对贵州士人的激励教育,在批评社会不良风气的同时更为读书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他教导诸生以立德修身为先,但又能巧用策略、以理服人。况叔祺督学思想是其贡献于明代贵州社会的重要体现,其培养边邑人才的观点主张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2025年04期 v.27;No.142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阅读次数:0 ]
  • 近八十年王若飞研究述评

    张维达;

    自1946年“四八”空难发生近八十年以来,国内学界对王若飞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提升、深化五个阶段,在王若飞的生平活动、思想、精神品格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与不足,如研究成果数量偏少、资料来源相对单一、深度和广度不够等。今后深化王若飞研究,应进一步夯实文献资料,编纂出版年谱,从内容、角度、方法等方面拓展研究。

    2025年04期 v.27;No.142 10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理工科教学与应用研究

  • 科研反哺教学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胡贤锋;朱喜玲;刘天雷;常向彩;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核心专业必修课。为提升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依托现有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结合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实际,从融入科研成果、利用学术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科研反哺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结果表明,科研反哺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进一步增强。

    2025年04期 v.27;No.142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OBE理念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张扬;张克平;王久鑫;

    基于新工科发展要求与趋势,OBE理念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当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评价形式和师资队伍结构与素养均滞后于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需以成果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师资结构,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

    2025年04期 v.27;No.142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NSYS的桁架机器人温度场分析

    李龙;钱智凡;

    针对桁架机械系统热误差建模时测温点布置不准确的问题,利用ANSYS对两轴桁架机器人进行了温度场分析。从传热学角度对桁架系统的温度场进行模拟,探讨其在环境温度下的热效应。仿真结果显示:桁架机器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逐渐趋于稳态,各时间节点温度分布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通过对温度场的分析,得到了桁架机器人热误差建模时准确的测温点布置方案并提出了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加以实验验证。温度场分析不仅有助于优化准确的测温点,还有助于理解桁架机器人的热响应特性,为未来相关机械系统的热误差建模及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4期 v.27;No.142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