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学报

屯堡文化

  • 再谈“屯堡重塑”——与宋茨林先生商酌

    吴晓萍;Tim Oakes;

    2008年宋茨林先生针对我们主编的论文集《屯堡重塑》在《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是历史遗存还是现代包装?——《屯堡重塑》中的热点和冰点"的文章,文章是对该文的回应。借助这次回应,文章再次阐述了"文化重塑"这一概念的内涵,再次强调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的保护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0年01期 v.12;No.49 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3 ] |[阅读次数:0 ]
  • 安顺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

    彭瑛;

    文章从人类学视角对贵州安顺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进行解析,认为他们的村落选址、村落建筑设计、水利工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习俗是他们对生态环境文化适应的成果,是他们用文化手段适应外部环境的文化选择。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0年01期 v.12;No.4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64 ] |[阅读次数:0 ]

文学·语言

  • 池莉的“新市民”小说

    雷鸣;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带动新的市民阶层初步兴起,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这些新市民在都市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池莉的"新市民"小说,把池莉文章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总结,得出池莉的"新市民"具理想化、世俗化、传奇化特点。

    2010年01期 v.12;No.4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23 ] |[阅读次数:0 ]
  • 《麦克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试论作为弑君共谋的班柯

    张剑锋;

    文章试图论述班柯因皇上待其不公,且在内权欲的驱使下,故意隐瞒女巫的预言,并与麦克白暗中密谋,敦促前者犯下弑君罪行,自己则藏于幕后,企图成为众王的始祖。班柯的举动,直接促成麦克白成功弑君,使得前者成为整个事件的关键角色。

    2010年01期 v.12;No.49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46 ] |[阅读次数:0 ]
  • 丰富而苍凉的生命体验:张爱玲小说的艺术价值

    王晓雁;

    张爱玲的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她以冷峻客观的写作态度抒写了丰富而悲凉的个体生命体验,真实地记录了战争状态下人的生存境况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对人类文明和人生理想的失望,其独特的审美意境具有现代小说的特质。

    2010年01期 v.12;No.49 15-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12 ] |[阅读次数:0 ]
  •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情节原型探究

    李可桢;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这一时代为历史背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处于那个时代中的各类人物的千姿百态。小说的情节设置被作者赋予了深刻含义,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这一作品,可以发现其所隐含的深刻意义,从而揭示美国梦的实质。

    2010年01期 v.12;No.49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0 ] |[阅读次数:0 ]
  • 《纯真年代》的悲剧性试析

    杨永萍;

    伊迪丝.华顿(公元1862~公元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她出生,成长的"老纽约"为创作背景。在《纯真年代》里华顿以其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一个"新鲜又独特"的老纽约社会,并揭示了美国上流社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的道德危机,以及他们为自己的保守和虚伪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文章旨在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解读其代表作《纯真年代》里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

    2010年01期 v.12;No.49 19-2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73 ] |[阅读次数:0 ]
  • 意境理论形成探论

    周玲玲;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核心范畴。它的形成是从原始先民的"象"思维逐步发展而来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象"由表示具体事物的实象不断地虚化和突破,最终在"象外"产生了境。意境理论是意象理论的逻辑发展。

    2010年01期 v.12;No.49 21-2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00 ] |[阅读次数:0 ]
  • 口译中再现原语口吻应注意的问题

    张晓凌;

    口吻体现的是说话人的情感、着意表达的内容,因此,是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译员应重视口吻在口译中的语用价值,洞察并在译语中再现原语说话者口吻。再现原语口吻,译员应关注话语语用含义,加工、保留重要意象和重视语体差别。通过全面把握,表达原语口吻的丰富蕴涵。

    2010年01期 v.12;No.4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76 ] |[阅读次数:0 ]
  • 报刊新闻标题中潜性语言的开发与应用

    刘茂田;武亚斌;

    标题语境为开发和应用潜性语言提供了条件,并能使标题产生陌生化新奇感的审美效应。开发手段有仿拟、反典、构造新词、开发潜义等。应用潜性语言要把握好分寸,注意感情色彩,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

    2010年01期 v.12;No.4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7 ] |[阅读次数:0 ]

历史·文化·哲学

  • 唐代茶叶经济发展探究

    王艳玲;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盛世,也是茶叶经济的兴盛时代。对于茶叶经济的发展,唐代根据自己的国情,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主体参与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经济调控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高额的茶税加重了茶农和茶商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叶经济的发展。

    2010年01期 v.12;No.4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87 ] |[阅读次数:0 ]
  • 藏族吉祥符号及其象征意蕴

    才让多杰;

    文章从介绍藏族吉祥符号的渊源出发,分析其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藏民族生活中最为常见、最具典型和代表意义的吉祥符号为例,探究其象征意。

    2010年01期 v.12;No.4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67 ] |[阅读次数:0 ]
  • 海峡两岸奥委会的政治博弈与民族复兴

    张现成;

    为了纪念两岸友好交流30周年,文章就海峡两岸奥委会的政治博弈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揭示了两岸奥委会由敌视、对抗走向互谅、和谐的历史进程,提出了两岸奥委会要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担当重任的历史展望。

    2010年01期 v.12;No.49 37-3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0 ]
  • 《庄子》之“道”与《约翰福音》之“道”

    薛艳丽;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2010年01期 v.12;No.49 40-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8 ] |[阅读次数:0 ]

德育·教育科学

  • 网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刘毅;

    文章通过对贵州大学校园(北校区)周边网吧网络环境的初步调查,就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网络行为及部分学生沉溺网吧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文章认为,校园周边的网络环境已经给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与时俱进。

    2010年01期 v.12;No.49 42-4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 ] |[阅读次数:0 ]
  • 真实语言材料在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张爱春;

    文章提出真实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遵循语言学习材料真实性原则,注意真实语言材料选用原则,在真实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兴趣爱好、实际需求,是有效进行跨文化教学的关键,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2010年01期 v.12;No.4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36 ] |[阅读次数:0 ]
  • 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蒋燕;

    文章针对大学英语所面临的教学现状,结合当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就如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2010年01期 v.12;No.49 47-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23 ] |[阅读次数:0 ]
  • 教学情境中改善学习者语际语的可选策略

    陶满星;

    语际语(中介语)僵化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必然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语际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成因。分析其成因,探讨改善学习者语际语的应对策略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安排,增强目的语语言、文化输入,改良反馈、监控方式等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学习者的语际语交际现象。

    2010年01期 v.12;No.4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歌唱的舞台表演

    冯伟;

    文章结合自己多年高校声乐教学和演出实践,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帮助歌唱演员提高舞台表演的艺术手法,简单概括为"手、眼、面、身、步"五法。希望它能在塑造歌唱作品人物形象方面给歌唱演员带来一些帮助,让歌唱演员为我们塑造出更多的作品人物形象,也让作品人物形象实现其社会价值。

    2010年01期 v.12;No.4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84 ] |[阅读次数:0 ]
  • 提高法律文书课程教学实效的实践和思考

    刘海燕;

    要深入研究法律文书课程的学科特点,探讨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效果普遍不佳的现状。要重视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对于文书样式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探求文书间的联系和文书制作的规律。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要精心选择、大胆取舍,突出教学重点。

    2010年01期 v.12;No.4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0 ]
  • 体育舞蹈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邓文红;

    文章对体育舞蹈内涵、产生和发展以及动作规范要求等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同时也介绍了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意义。提出提高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质量的方法。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体育舞蹈和高校体育教学共同发展。

    2010年01期 v.12;No.4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4 ] |[阅读次数:0 ]
  •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文化的重塑

    罗军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为核心,从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而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战场,在课堂这个空间中,存在着教师、学生及他们相互间的活动等,他们共同就形成了一种文化——课堂文化,塑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是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2010年01期 v.12;No.4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2 ] |[阅读次数:0 ]
  • 专升本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刘守合;

    发展专升本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教育发展趋势、完善教育体系的需要。文章从专升本教学现状出发,并围绕"专升本课程设置"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探寻提高专升本教学质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

    2010年01期 v.12;No.4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674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对策

    谷陟云;李小红;

    个体获取信息、应用加工信息的能力不但是评价其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被看作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体现在课程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便是对信息时代的回应。但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了"整合"概念偏狭、由"讲授"走向"演示和播放"的偏向、"整合"目的未整合的误区。解决这些误区的对策是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整合内涵、探索整合模式,优化整合过程、实现有效整合,达至目标双赢。

    2010年01期 v.12;No.4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06 ] |[阅读次数:0 ]
  • 高校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曹思婷;

    通过对高校课程评价的现状分析,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作为高校课程管理的一项手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预期目的。在现代高校管理改革中,我们应当重视课程评价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建立并逐步完善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

    2010年01期 v.12;No.4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4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儿童多元智能的培养

    杨蜀康;苟灵生;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广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儿童精神,对于教师理解学生有深刻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

    2010年01期 v.12;No.4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4 ] |[阅读次数:0 ]
  •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思考

    林琳;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公办普通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也称独立学院)。如今,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也成为独立学院能否生存发展的保证。因此,深入思考和研究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充分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01期 v.12;No.4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25 ] |[阅读次数:0 ]
  • 外语专业大学生勤工助学趋利行为的研讨

    张明莉;

    文章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远因和近因进行分析,对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行为的异化进行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剖析,运用调查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将勤工助学趋利行为危害进行了解析。从辅导员工作角度提出:三级管理,四部门联动的应对性策略。

    2010年01期 v.12;No.4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分析

    潘光才;

    文章探计了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分析其款违约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的策略和途径。

    2010年01期 v.12;No.4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14 ] |[阅读次数:0 ]

理论教学与应用

  • 密蒙花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研究

    刘和;赵荣飞;余正文;杨占南;

    文章以贵州安顺地区野生密蒙花为原料,分别提取其干花、干叶精油,并应用GC/MS/DS技术,在干叶精油中共检出48种物质,鉴定38种,其主要成分由醇、酸、烷等三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22种,次要成分由酮、醛、醚等三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11种。在干花精油中共检出34种物质,并全部鉴定,其主要成分由醇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18种,次要成分由醚、酮、酸、醛、烷等五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14种。结果表明,由于花、叶处于植株的不同部位,生理作用各不相同,故所得精油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差异;此外,与大多数巳知的植物精油相比,密蒙花精油中酯类化合物的品种及含量均很低,这是其鲜花香气浓郁但欠柔和的重要原因。

    2010年01期 v.12;No.49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00 ] |[阅读次数:0 ]
  • 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应用

    叶华;张仁津;

    文章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摩托车虚拟仿真的课件系统,讨论了从二维平面设计到三维建模技术和三维场景的优化技术,动画设置的过程,以及用Auto CAD 3ds max Virtools实现的方法,最后讨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010年01期 v.12;No.49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04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李豫颖;王德红;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2010年01期 v.12;No.4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29 ] |[阅读次数:0 ]